王志博课题组
王志博,男,汉族,1983年10月生,九三学社社员,博士、副研究员、高级工程师、计算机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。本硕博分别毕业于浙江海洋大学、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(中船第702研究所)、复旦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,分别获得船舶与海洋工程学士学位、流体力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。获江苏省产业教授2021、第五期2018、第六期2022“333”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。长期从事海洋拖曳系统设计制造相关学术研究与工程开发工作,主持各类高性能船舶设计制造、水下拖曳系统制造项目三十余项。发表论文50余篇,其中SCI收录5篇,EI收录12篇,目前担任中国海洋平台期刊编委。
杜玲,中共党员,博士研究生,讲师。博士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。
承担“船舶结构力学”“船体结构强度”等本科课程的教学工作。主要研究方向为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结构分析,近海工程结构力学问题的研究等。在 “船舶力学”、“武汉理工大学学报(交通科学与工程版)”、“推进技术”、“大连海事大学学报”、“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”、“Journal of Reinforced Plastics and Composites”等国内外期刊中发表论文10余篇,其中SCI收录1篇,EI收录7篇,中文核心期刊检索2篇。
程玉芹,中共党员,硕士研究生,讲师,毕业于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。
      承担“船舶流体力学”“船舶阻力与推进”等本科课程的教学工作。主要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设计,结构冲击力学方面的研究。在"船海工程", “Journal of sandwich structures and materials”,"Ocean engineering"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,其中SCI收录2篇。
李俊伟,博士研究生,讲师。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力学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。
      主要研究方向为钝体绕流及流动控制。在Ocean Engineering、AIP Advances、Symmetry等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,其中SCI论文3篇。主持江苏海洋大学人才引进科研基金项目1项。
何红坤,中共党员,博士研究生学历,船舶三管轮。博士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船舶电气工程专业。
        目前,主要研究方向为无人艇运动控制、视觉伺服和网络化集群控制等;承担硕士研究生“水面无人艇技术导论”课程;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;发表学术论文8篇,其中《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》和《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》等SCI论文3篇、EI会议论文2篇、中文核心论文3篇。曾获“张嗣瀛(CCDC 2021)优秀青年论文奖”提名奖和“第一届全国智能无人艇搜救大赛”三等奖。
穆海门,男,汉族,江苏连云港人,中共党员,博士,讲师。2013-2017年本科就读于江西师范大学物理系,获理学学士学位。2017-2023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硕博连读,获理学博士学位。2023年6月入职江苏海洋大学海洋工程学院。
        研究方向为材料的理论计算和模拟,主要研究内容是利用第一性原理方法、紧束缚近似模型、分子动力学等方法从理论计算的角度去分析和预测材料的结构、拓扑、力学、磁性、超导等性质。当前重点关注海洋防污损、防腐蚀材料的研究。目前已经在《NANO LETTERS》、《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》等高水平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。
汤兆烈,男,汉族,1994年9月生,山东郓城人,博士,讲师,硕士生导师。2015年从华南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,2022年从南京理工大学力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。发表论文8篇,其中第一作者SCI2篇,EI一篇。主要研究方向为流致振动。